乌鲁木齐市小崔修理铺:三十年见证自行车“回潮”
X 关闭
在小崔自行车电动车修理铺门前的红色遮阳伞下,崔荣涛和妻子刘琼认真保养着客人送来的自行车。7月18日,乌鲁木齐市骄阳如火,汗水湿透了崔荣涛后背的衣服。他站起来擦擦手,捏住衣服前襟抖了抖,眉眼间仿佛有春风拂过:“在鲤鱼山脚下修车的这30年,我们尝到过甜头也有过失意,但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了。”
1993年,崔荣涛带着妻儿和一身修理手艺,从山东老家来乌鲁木齐市投奔亲戚。家家户户骑着自行车换煤气罐的场景让夫妻俩看到了就业前景,于是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斜对面开起了自行车修理铺。
【资料图】
“那时候买得起汽车的人少,公交车也少,门口最常路过的就是2路车。”刘琼放下补胎专用磨光机,用手背扶了扶眼镜回忆道。那时她和丈夫认定修理自行车是门好生意:夏天往家驮西瓜,冬天驮单位分的大白菜,横梁上能坐放学的小孩,后座上能驮煤气罐,周末还能带着身穿连衣裙的女孩兜风谈恋爱。
自行车成为那个时期的潮流。补胎、接链条、编辐条……生意好时,修车小铺一天有几十位客户光临。
遮阳红伞遮住了店头招牌,但不影响老顾客李雪峰轻车熟路地找上门来。李雪峰说,就算没招牌也能找到,因为附近骑车的人都知道小崔修理铺。
开修车铺30年,崔荣涛和妻子刘琼早已成为默契搭档。
夫妻二人没有想到,自行车的黄金时代过去得如此之快。2000年后,家用汽车数量明显增多,骑车热潮衰退,曾经的修车生意不再吃香。
刘琼为日益流失的客源忧心:马路对面先是开起了汽车修理行,很快又出现一家汽车零配件店,就连附近的同行也转了行。修理铺生意最萧条时,一天只有五六辆自行车可修。
随着赛车自行车以及外卖行业逐渐兴起,崔荣涛安慰妻子:“技多不压身,小店也得跟上时代的发展。”冬季生意淡时,崔荣涛用半年时间去外地学习维修赛车自行车和电动车,拓宽了店铺维修和保养车辆种类范围,将多种维修工具从手动更迭为自动。
店铺后面的库房里,陈列着各种类型的自行车零配件,刘琼从中找出一对山地自行车轮胎递给丈夫。来换车胎的是附近小区居民赵骏扬,自从被朋友拉入骑友群,那辆被尘封多年的山地车和他的骑行爱好重新被唤醒。低碳出行、减少拥堵、锻炼身体,是赵骏扬和朋友推崇骑车新风尚的理由。
一个又一个顾客与崔荣涛夫妇分享着骑行中看到的宜人风景、成功挑战新的骑行公里数的成就感、开轿车体验不到的灵活便捷……刘琼为他们高兴,也为修理铺的生意再次兴隆而欣慰。
捷安特乌鲁木齐总店经理孙营博告诉记者,2010年以前,消费者以上班族居多,购车意图以通勤和健身为主,当时店里最高档的自行车是3000元左右的山地车。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社交属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从儿童至银发族都在加入骑行队伍,骑行运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健身方式。
“人们对自行车品质、性能及骑乘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店里目前最贵的公路自行车单台售价达10万元。相信随着全民健身、低碳环保理念被越来越多人认可,未来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将走向品质化和体验化。”孙营博说。
“过去家里买车有面子,现在家人健康有面子。从五年前开始,很多老顾客的汽车后备箱里装着自行车来保养,我们的生意比30年前刚开店时更好了。”崔荣涛言语中透着喜悦,“自行车的潮流又回来了,有更多人加入骑行队伍,我的生意就更不用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