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门:数字之光照亮山区教育振兴路
地处秦巴腹地,依秦岭傍巴山,曾经的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石泉县,近年来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助推器,坚持综合施策,强化应用驱动,努力补齐山区教育资源短板,赋能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常态长效发展机制。针对山区县教育发展人才引进难、学校布局分散、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石泉县坚持“城乡联动、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形成了县政府抓统筹保障、教育行政部门抓组织实施、师训教研中心抓融合应用、县电教中心抓服务保障、学校抓具体落实、教育督导部门抓评估考核的协同推进机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资金保障方面,在县财政每年投入的基础上,教育系统内部建立了“三个10%”的经费投入机制,即各校每年用于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设备运转维护、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成果奖励经费分别不得低于学校公用经费的10%,并不断完善县级骨干教师包片、片区示范教师包镇、学校专业教师包点的县、片、校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提供技术保障。
为加强创新融合应用,县教体科技局还建立了督导巡查和工作激励机制,坚持分类推进,一校一策,每学期对学校教育数字化工作进行督导巡查,对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方面存在的短板进行把脉问诊。同时,把教育数字化工作纳入中小学常规管理和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校长年终考核实行硬挂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
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针对学校网络研修、资源共享缺少平台的现状,在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基础上,2021年石泉县开发了教育资源云平台,为全县每所学校、教体单位开通了专属空间,每所学校开发的优质资源自动汇聚到平台上供其他学校选用,形成平台应用的“研、训、用、建”一体化。
为解决传统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工学矛盾突出、教师参与少、成长缓慢等问题,石泉县建立了基于“线上引路、线下实践、跟踪指导、达标提升”的教师“领航课”模式,从“三级三类”教师队伍体系中遴选骨干教师组成学科团队,确定领航示范教师,学科团队参与打磨,形成凸显专题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精品课,通过县教育资源云平台进行线上示范、线上点评的引领示范。
与此同时,石泉县还与广东深圳、四川成都等地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签订了教师培训协议,常态化开展网络教研,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石泉,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深化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整合各类教育数据,石泉县2022年完成了智慧教育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全视角、多维度的教育数据为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高效服务提供支撑。同时,按照城乡一体分批次对各学校数字化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和网络改造,不断优化数字化应用环境,坚持“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的原则分层分类组织教师研训,全面提高校长的数字化领导力、数据治理能力。
针对教学点师资缺乏、教师老龄化严重、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早在2013年石泉县就比照“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为全县教学点配齐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按照“县级培训促普及、校本培训强应用、送培到校提质量”的思路对教学点教师强化培训,切实提高教学点教师的资源应用能力和水平。各教学点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足了之前因师资缺乏而未开设的音乐、美术等课程。生动的画面、规范的动作、美丽的图画、动听的歌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改变教学点“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
2022年9月,石泉县出台了《石泉县教育提振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加快构建教育数字化保障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数据治理体系,形成县域智慧教育生态圈。为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要,石泉县坚持应用驱动、问题导向,推进“安全预警”“智慧管理”“资源共享”“智慧教学”“能力提升”五大系统的应用,努力探索教育评价数字化、家校共育协同化、安全管理前置化和教育管理高效化。各学校对标全县教育数字化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因地制宜,融合应用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涌现出银龙小学的“‘四慧’教师和‘六慧’学生数字化评价”、池河中学的“智慧生态课堂”等一大批典型应用案例,呈现出数字技术应用百花齐放的态势。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石泉县电教中心)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31日第15版
作者:许启军